小型滅菌器做滅菌效果驗證時需要滿載這是為什么呢?
隨著醫院無菌物品集中供應的開展,絕大多數診療器械的消毒滅菌都移交給了消毒供應中心來進行。然而在很多醫院,手術室面臨著應急滅菌的需求、口腔科等尚未集中供應化,都會在這些科室保留小型滅菌器。正是出于上述的實際考慮,國家頒布并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實施了GB/T 30690 -2014《小型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效果監測方法和評價要求》,以對滅菌質量進行管控。很多注意細節的老師留意到規范要求每年做滅菌效果生物驗證的時候,明確要求“滅菌器內放入模擬的常規處理物品至滿載”這一要求,這和消毒供應中心在“滅菌器新安裝、移位和大修后”生物監測是“空載”驗證的常規做法不同。難道是科室習慣不同,或者規范之間有沖突嗎?
GB/T 30690-2014規定小型滅菌器的生物監測驗證要“滿載”做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做滅菌效果的驗證是為了發現滅菌器可能出現的性能不達標。這就需要在最“挑戰”的情況下來進行,用生物PCD(我們把它翻譯為生物“挑戰”包,是不是挺恰當的么?)?,F在問題就轉化成為什么大型滅菌器最挑戰的情況是空載,小型滅菌器最挑戰的時候是滿載了。
對于大型滅菌器而言,有所謂的“小裝載效應”。指的是滅菌腔體里殘留的空氣被不多的幾個滅菌包裹捕捉,在這些包裹里面空氣占比較高因而容易出現滅菌失敗。怎樣避免呢?在進行滅菌操作的時候多裝載一點嘍。我們看到面向消毒供應中心的行業規范ws 310.2-2009的5.8.1.4.2提到下排氣和預真空/脈動真空滅菌器裝載不能小于10%和5%就是這個道理。冷空氣在多個滅菌包里“平均”一下,就不是大問題了。當然也不能超過80%與90%的上限,這在同一條款里也有規定。而當我們想檢測機器性能的時候就要反其道用之,利用“小裝載效應”了。比如做BD測試,要空鍋做并且只放一個BD包,也就是要防止冷空氣分攤到多個包裹,BD包不能捕捉到整個腔體所有的冷空氣而靈敏度下降。講清楚這個原理,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為什么大型滅菌器做生物測試要空鍋做的道理吧。
小型滅菌器與大型滅菌器不一樣。大型滅菌器是管道供氣,不愁蒸汽的量不夠;小型滅菌器是自發蒸汽,換言之就是灌上一些水然后把它“燒”成蒸汽。在這種情況下水蒸汽不足是最大的挑戰,特別是待滅菌物品有較多吸濕性材料時候,就更容易出現水蒸汽不足的情況。各位老師在家里一定都做過蛋羹,要是鍋里的水放少了蛋羹一定做不好,這跟小型滅菌器水蒸汽不足而導致滅菌失敗的情況有相似之處。所以我們提倡消毒供應中心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待滅菌物品在室內平衡后再滅菌。當然,清洗后的物品必須充分干燥否則也容易引起濕包,過猶不及嘛。因此小型滅菌器做生物檢測呢,需要在滿鍋的情況下進行。
其實消毒供應中行業規范ws 310.2-2009的4.4.2.5講到大型滅菌器和小型滅菌器的驗證時,就是這樣要求“空載”和“滿載”分別處理的,只是消毒供應中心里面很少使用小型滅菌器,故而一般消毒員只記住了“空載”做生物監測驗證了。
WS310對大型、小型滅菌器生物監測驗證的空載與滿載要求
我們在明白了小型滅菌器與大型滅菌器的不同之后,相信生物監測驗證什么時候是“滿載”做什么時候是“空載”做就不容易記錯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