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感控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感控工作涉及面廣、范圍大,感控人難免會產生一些困惑:感控到底是干什么的?感控的風險在哪?如何應用風險管理的思想,樹立“大感控”思維,將感控的關口前移?
道可道,非常道!法有所短,道有所長!感控之“道”在哪?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管理辦副主任王世浩老師在2018年全國感染與耐藥感染大會上,分享了他對感控工作的思考與見解。
感控到底是干什么的?技術含量在哪里?感控工作的意義何在?
在2006年發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提出了感控工作的以下職責范圍,概括總結為:
1、醫院感染的監測;
2、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隔離工作、與醫院感染相關的職業安全防護、無菌操作技術、醫療廢物管理進行指導;
3、對消毒藥械和一次性醫療器械的資質審核;
4、參與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管理。
此外,還包括手衛生、銳器傷的預防、多重耐藥菌的防控、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的審查、醫療廢物及污水處理的監督檢查等等諸多的工作。
那么,這諸多的工作是否能用一句話概括感控工作呢?
SIFIC論壇的會員有不同的回答:如:讓健康人不生病,讓患病的人不病上添??;感染預防是通過監測、暴發調查,采取有效切斷傳播途徑的控制措施等等,反映出感控的意義所在。
國家醫院感染質控中心付強主任也提出:感控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裝,感控有很強的專業性。感控的專業性體現在哪里呢?
美國Centers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提出了醫院獲得性并發癥(hospitalacquired conditions,HAC)的概念,其中包括CAUTI(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VCAI(Vascular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和部分SSI等醫院感染?;颊咴诮邮茉\療時面臨著眾多風險,如診療技術、診療設備、藥物、差錯、安保等,而感染也是其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風險之一。
醫院感染風險涉及環節眾多,如:
1、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醫生、護士、護工、保潔以及相關人員;
2、醫療機構的環境:建筑布局、空氣、物體表面;
3、診療設備、器械、藥物;
4、清潔、消毒與滅菌方法;
5、診療技術、方法:侵入性操作、手術、抗感染治療;
6、易感因素:糖尿病、免疫缺陷狀態(放化療、激素治療)、高齡、低齡(嬰幼兒)、營養不良等。
感控工作的任務就是阻斷感染源的傳播路徑
*防控以致病微生物為主的感染原在患者之間的傳播,預防交叉傳播;
*防控感染原由環境傳播給患者;
*防控患者自身微生物遷移獲得的感染;
*防控感染原由醫務人員向患者的傳播;
*防控感染原由患者向醫務人員傳播;
*防控醫院內的感染原向院外環境的傳播。
樹立“大感控”思維,將感控的關口前移!
“大感控”即站在全院層面系統化的去謀劃感控工作,大感控既是全員感控,又是全部門感控,更是全過程感控。人人參與感控,人人對感控負責,醫院感染風險降至最低,感控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醫患安全。
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1、建立風險管理思想指導下的感控專業架構:包括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在內的感染“原”學和包括感染診療、消毒滅菌技術在內的消“毒”學,是感控的基礎學科。
與感染原有關學科相對應消“毒”相關的學科,可分為消除人體外感染原和消除人體內部感染原的學科,消除人體外感染原也就是常規意義的清潔、消毒與滅菌學,消除人體內感染原也就是抗感染治療學。
流行病學是醫院感染的方法學,是發現并解決感染風險的方法。
2、要善于識別存在的感染風險:如診療技術是否有效、診療設備器械是否合格、藥物是否有效、診療過程中是否存在發生差錯隱患的風險;診療活動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感染原的傳播而導致感染發生?
3、風險管理
感控的任務就是要針對醫院感染存在的風險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加強工作人員培訓教育,使其掌握足夠的感控知識,提高其依從性;規范可重復使用診療器械的清洗、消毒與滅菌;規范一次性醫療器械的采購儲存與使用;規范抗菌藥物的使用;加強食品安全,對使用的消毒藥械進行資質審核與評價,評估診療技術,選擇恰當的清潔消毒與滅菌技術等。
4、讓風險管理的思想擴展為感控的思路
案例分享:給我們怎樣的啟發?
某患者,無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癥狀,胸部CT示肺部陰影,懷疑肺癌,行肺葉切除術,術中快速病理示:結核。手術室護士長打電話咨詢怎么做消毒?遇到這種情況基礎感控是否能夠有效防控?但事前如何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呢?有無必要在診療規范中針對某些容易誤判的影像結果或者有關臨床表現,增加篩查結核桿菌的要求?
啟示:樹立風險意識,將感控的關口前移到診斷階段,需要多學科協作,以盡早明確診斷,盡早采取防控措施,不至于事后發生,臨時應對,增加風險。
感控工作應貫穿于感染的預防、診斷與治療全過程中
1、防患于未然是感控首要任務:
在疾病診斷方面,感控應參與到標本的規范采集管理中,對提高病原學陽性率、準確率及疾病的診斷率,為精準治療,指導用藥,精準感控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降低盲目防控造成的浪費。
2、感控版本的升級,對感控人提出更多要求:
隨著國內感控工作的迅速發展,感控工作已經從關注基礎感控的1.0時代(消毒滅菌、隔離、手衛生、環境感染控制)迅速進入了參與感染診療全程的2.0時代(感染預防、診斷、治療)。
付強所長也在《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撰文指出,感控工作并非置身于醫療質量與安全之外,僅發揮重要支持保障功能的“保障”因素,而是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本體構成。所以感控工作要參與到臨床診療工作中才能進一步發揮感控的作用。感控職責范圍的擴大,對感控人業務及管理能力提出更大挑戰。
3、做到全程感控,需要多部門的協作配合:
全程感控需要感控專業人員與醫療、護理、檢驗、藥學、影像等各個專業互相合作,尤其是與微生物專業人員、感染病專業醫生密切配合?,F在國內已經有許多醫院開展了以感染防控為主題的MDT,比如開展了醫院感染疑難病例多學科討論,抗感染診療與多重耐藥菌防控MDT,肺部感染MDT等等,意味著感控逐漸向感染的診療過程開始延伸。
感 悟
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題,醫院感染質量管理是醫療質量管理的組成部分,院感工作涉及面廣、專業多,而醫院感染鳳險無處不在,如何將用風險管理的思想引導感控工作,樹立“大感控”思維,參與到感染診治工作中;將感控的關口前移,提高一線工作人員的感控意識,確保感控措施有效實施,醫患安全才有保障。
【轉載自SIFIC】